近年来,楚雄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破解产业发展“瓶颈”,4项措施促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抓组织、强保障,促凝聚合力。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指导产业扶贫相关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块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坚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之间配合抓,形成拧紧一条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制定《楚雄市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工作机制,按照“技术互补、资源共享、包村联户”模式,从农业科技部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致富带头能人中选聘588名精通发展产业的“专家”为产业扶贫指导员,每2人负责指导2至4个自然村、10至20户建档立卡户,实现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社区)全覆盖,为产业扶贫、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主导、强引领,促效益提升。立足资源禀赋,按照“4+2”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核桃、魔芋、果蔬、中药材4个特色产业和烟草、养殖2个优势产业,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增收项目”的格局,有发展条件、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户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全市每年种植粮食作物60.77万亩,确保粮食安全;种植烤烟11.2万亩,带动2026户建档立卡户实现增收,户均增收20209元;种植魔芋9.58万亩,带动6852户建档立卡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3652元;种植果蔬12.56万亩,带动2002户建档立卡户增收,实现户均增收4725元;种植核桃120.7万亩,8024户农户户均增收8024元;养殖出栏猪、牛、羊等畜禽60.53万头,带动4840户建档立卡户增收,户均增收2789元;种植中药材3.03万亩,带动2440户建档立卡户增收,户均增收8406元。
抓主体、强带动,促品牌创建。紧紧围绕“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和“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的目标,着力在主体培育、平台搭建、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主体+农民+基地+平台”等模式,指导经营主体及建档立卡户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合同订单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建档立卡户“双绑定”,架起建档立卡群众脱贫致富的桥梁。全市30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7250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发展魔芋、果蔬、中药材等实现增收,3840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发展黑山羊、肉牛、生猪等养殖业增收,350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农村电商销售核桃、野生菌等农特产品增收。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527.05万元,实施45个产业扶贫项目。
抓平台、强融合,促产品销售。实施“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市154个村(社区)建设宽带网络工程,网络覆盖率达到99%以上。投资356万元建成1143平方米的市农村电商物流分拨中心,投入30万元建成200平方米的“楚雄市消费扶贫产品展销馆”,建成镇、村两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03个,有力推动“山货出山”。2020年以来,通过建立扶贫产品认定机制、“市长直播带货”、挂包单位帮扶干部直接向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购买农副产品、参加2020年上海市及嘉定区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和州、市“10·17”消费扶贫产品展销会等,全市累计实现销售金额325.53万元,签订意向性订单31单,为农特产品插上了电商“翅膀”,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来源:楚雄州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