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楚雄州商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制度

索引号:115323007704937969-/2019-0703431 公文目录: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发文日期:2021年03月01日 主题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聚焦我州“三张牌”打造和“数字楚雄”建设,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推动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多业态复合和产城融合为路子,围绕强基础、补短板、创模式、育品牌、优环境,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生态系统,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大循环、双循环”的数字枢纽,实现楚雄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市场主体的主导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强化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统筹协调,绿色发展。统筹各级各部门资源,形成政策和资金合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重点解决制约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不足、产业弱、支撑力度不够、人才匮乏和品牌价值不高等问题。发挥电子商务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节能环保、包装重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全力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协调发展,全力打造电子商务生态圈。

3.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立足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产品、绿色能源等优势产业,加快数字赋能,注重培育示范龙头带动,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示范效应,形成推广机制,促进全州电子商务发展提质增效。

4.深化融合,协同共治。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与融合,推动传统实体商业的数字化转型,使电子商务成为实现我州经济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扩大外贸进出口的重要驱动力以及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坚持开放、共享、协作,促进电商企业之间、政企之间的共享共治,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电子商务交易和数据安全,充分发挥各界力量,促进电商生态体系、电商生态链的不断构建和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把楚雄州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支撑体系完整、发展环境优良、产业生态完善、集聚程度高、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和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强州,为我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动能,成为打造“绿色食品牌”和“数字楚雄”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

电子商务销售较快增长。到 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实现倍增,网络交易额突破 1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网络零售额突破4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更加显著。农村电商规模持续增长,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作用。到 2025 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跨境电商有实质性发展。引进知名跨境电商企业,整合产品、品牌等相关资源,发展批发、零售等多种跨境出口模式,带动州内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依托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楚雄跨境电商发展;到 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实现千万以上。

电商产业高端要素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建成5个示范效应明显、产业辐射带动强大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地电子商务企业,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一批利用第三方平台销售的优秀网商。

二、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建设“数字楚雄”的要求,我州商务系统、网信部门、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坚持系统谋划,加强电子商务产业环境和支撑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在促消费稳增长、助力决战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一)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建成通信光缆25万皮长公里,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城市、乡镇、行政村全覆盖;5G网络部署有序推进,建设完工5G基站1762站,5G用户达54.8万;物联网快速发展,建成可承载超过2500万个带物联网芯片技术的设备同时在线的窄带物联网基础设施;楚大等高速公路建设里程365.1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36.96亿元,各县市完成窄路基路面改造、撤并建制村、直过民族自然村、县乡道路网改造、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路新改建571.9公里,完成县乡村道安防工程1859公里。

(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成效显著。南华县、元谋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完成验收。双柏县、牟定县、大姚县、武定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20年5月通过绩效评价,双柏县、大姚县和武定县获得良好等次。姚安县、永仁县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县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完成。禄丰县被列为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全州建成州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域电商服务中心9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0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499个,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三)流通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编制全州物流枢纽和市场体系中长期规划,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节点建设,建成州域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公共仓)1个,城际高效配送中心1个,县域物流分拨中心9个,乡镇物流配送服务站103个、村级物流服务点499个。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立项项目34个,已开工项目33个,楚雄市积极推进物流快递柜进小区,40余个小区投放了150余组伴程快递柜。推进快递末端网点延伸,快递企业末端网点已达117个。

(四)区域公共品牌培取得突破。楚雄州电商区域公共品牌“滇韵楚彝”,部分类别集体商标注册成功。双柏县打造公共品牌“云森谷”,大姚县打造公共品牌“塔韵蜻蛉”,元谋县打造“北有寿光、南有元谋”的元谋果蔬区域公共品牌,武定县打造公共品牌“彝美武定”,永仁县打造县域公共品牌“阳光永仁”,区域公共品牌从无到有,实现了突破。

(五)电商人才和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评选认定“电商创业人才” 50名,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头羊。2015年-2020年累计开展电商培训达34800余人(次),企业1100余户,入园孵化企业达200户,孵化出园企业40余户,培训孵化电商主体433户。通过大数据监测,2020年底,全州共有活跃网店15846个,销售规模达千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达36户。

三、面临挑战

立足新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对基础完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有很强的创新带动能力,有效促进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然还是很突出。

(一)电商产业规模小,基础弱。楚雄州大多数电商企业产业小、创新能力弱,多数是传统电商,无亿级电商企业,缺乏龙头示范带动作用,缺乏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进一步推进,我州电商销售额与零售额增长速度都是高于全省水平的,但从销售总量看,在全省排名是12位,与同处滇中地区的曲靖、玉溪相比,相距甚远;多数电商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价值低、季节性强,市场优势不突出,“弱”“小”“散”特征明显,农产品电商率低,加工水平不高,没有龙头企业做支撑,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品牌影响弱。全州进入全省“10大名品”的产品有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认证34个,品牌打造不集中、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低,导致建立的品牌使用率低,品牌发展效益不高。

(三)物流体系不完善。楚雄快递物流园区项目推进困难,园区聚集能力不强。整合资源、双向流通的作用发挥不够,我州山区较多,村级服务站覆盖率仅达到50%,物流通达效率更低,农村物流成本高。

(四)电商与实体融合不充分。互联网+实体推进缓慢,成效甚微。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转型电商的意识和意愿不强,推动和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机制体制未形成;电商在制造业的运用水平较低,还没有产生有一定规模的B2B企业;在线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型电商发展不充分,服务型电商发展缓慢,2020年全州网络零售达20.6亿元,服务型电商网络零售额仅2.98亿元,占全州网络零售额的14.45%,占比较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 5G 网络、数据中心、区块链技术云平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开展城乡宽带“双提升”专项行动,重点场所逐步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枢纽、大型商场超市、主要景区、公共设施等重点区域的公共无线网络建设。

2.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实施楚雄城际物流产业园、智明物流园区、勤丰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推动“三出境、五出省”互联互通物流通道和“两枢纽、四园区、四中心”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发展,激发区位优势潜力,发展大宗商品跨境物流、城乡高效配送、推广供应链创新。

2)完善物流体系。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深入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统仓统配,打造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新物流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模式,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支持邮政快递物流企业为农产品提供包装、仓储、运输的标准化、定制化服务,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强化农村快递网络布局,实现快递服务入村入户。

3)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以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提升附加值为目标,整合社会冷链物流资源,在州内蔬菜、水果、畜禽、野生菌、花卉等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建设一批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拣包装、初制加工等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推广可循环标准化周转箱,促进农产品冷链各环节有序衔接。科学布局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按照县有冷链物流中心、乡镇有冷藏冷冻服务场所、重点村有预冷设施设备的要求构建有效衔接的县域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县域物流集散中心建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依托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生产基地建设冷链服务中心,依托村级电商服务点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利用小型冷库和冷冻、冷藏设备,组织产地预冷。5年内新建保鲜冷库10万立方米。

4)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加快楚雄市快递物流园、各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和城市末端配送快递网点建设,优化农村快递资源配置,健全以县级物流集散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引导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快递物流园和分拨中心,完善优化快递物流网络布局,加强快件处理中心、集散中心和基层网点等网络节点建设,构建层级合理、规模适当、匹配需求的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统一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信息交换标准,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信息资源的整体效应。

5)推广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产业与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应用楚雄州城乡高效配送物流服务信息平台和“城乡达”APP,实现“车、货、人、仓上云,信息、交易、配送上网”。以州县乡村物流体系为基础,以信息平台为载体,鼓励和引导生产、加工、仓储、商贸、快递企业和社会车辆等经营主体入驻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构建楚雄市与各县、县与县、县与乡镇、乡镇与村之间快速便捷的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双向物流配载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沿路村庄实施快递物流24小内送达,边远村庄实现快递物流48小时送达,物流成本下降20%以上。

(二)打造绿色食品牌,提升网货价值。

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聚焦“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积极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快农产品网销化发展,进一步推广使用“滇韵楚彝”公共品牌,加强对外统一宣传楚雄州高原特色绿色农产品,各县市要利用好现有的品牌,深挖品牌文化内涵,提炼品牌卖点,由卖产品变为卖文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对楚雄“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自主品牌、原创品牌的支持力度,传承振兴老字号,引导各县市整合资源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品牌,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加快培育一批“网红楚品”,构建“州级公共品牌+县(市)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支持品牌数字化营销,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知名电商平台上开设特色楚品展示展销专区。分类建立农产品网销标准体系,制定适应电子商务业态服务标准。引导“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线上销售,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做到过程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性,达到全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运用质量追溯体系平台的主体50%以上的目标。

(三)加快推进“互联网+”融合发展,助推电商产业规模化发展

1.促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

1)培育专精特新电商龙头企业。进一步发挥好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加强培训孵化功能提升,鼓励电商企业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主题馆、旗舰店,提升“楚品” 品牌溢价,引导企业提升网上交易的商品质量和服务专业化水平,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交易规模大、品牌市场影响力强的龙头网商,鼓励电商开拓“产、学、研、用”融合通道逐步形成“一特色产品一平台”、“一专业市场一平台”的发展模式,支持有条件的电商企业创建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2)加快网商企业化升级,扩大农产品销售。加大农产品网货化孵化培育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网货化、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大限额以上电商企业培育入库力度,实施“限额以上电商企业培养计划”,按照“限上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库、限下企业抓培育”的思路,引导农村个体网商向电子商务企业转型,不断扩大网上销售;引导州农业龙头企业、传统企业拓展线上销售业务,扩大网络销售规模。

3)加大网红楚品培育工程。加大网络爆款打造工程,每个县市筛选 1-3个有特色、有市场、有规模、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作为电商销售龙头产品,实施“一县一品”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红产品”,完善标准、品牌。积极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开展媒体策划、品牌塑造及网络营销,提高农产品网络销售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4)支持创新助力数字富农。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数字农业发展。以“新消费场景+新零售传播”模式,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业态。鼓励种植(养殖)基地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探索发展订单农业、精准农业,实现从产销对接向农特产品预定、种植、包装、推广、产销、运输、品牌建设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引导社区电商、生鲜电商与农村电商联动发展,支持发展以社区团购、以销定产模式的城乡电商发展。支持民宿、农家乐、网红打卡地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电商业务,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新业态。

2.促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

1)支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协同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以电子商务为牵引的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引导企业发展定制化消费业务,发展按需生产、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用户直连制造(C2M)等新模式。支持 B2B 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对金融、物流、仓储、加工及设计等供应链资源的数字化整合,鼓励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可视化、弹性化供应链业务体系,提升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引导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引导工业企业与电子商务主营业务深度融合。着力发挥电子商务在降本增效、转型升级、业态创新、服务提升、稳定外贸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将电子商务充分应用于企业业务场景中,持续拓展新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产业链。

3.促进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1)加快数字商贸示范区建设。推动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展示、销售商品,提升线下体验、配送和售后等服务,鼓励商贸龙头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提供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的新零售模式。支持便利店、超市、百货商场、商业综合体等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商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重点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商场、市场、智慧商圈和特色街区,科学引导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加快数字服务创新。提升便民生活圈数字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社区商业网点、连锁超市、便利菜站、社区服务组织合作建立社区电子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互联网+养老” 模式,推动家政、餐饮、维修等生活服务行业在体验服务、智慧服务、定制服务等形态上实现与特色优势领域融合创新。深化“一部手机游云南”,鼓励传统旅游企业参与在线旅游市场,开发定制化在线旅游产品,促进文旅商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拓展智慧会展新业态、新模式。

4.促进互联网+”与民生领域共享发展

以“一部手机治理通”为引领,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在民生领域的运用。鼓励规范发展网约车、租车市场,支持餐饮电子商务发展,鼓励餐饮电子商务平台、餐饮独立品牌O2O、餐饮B2B等多元化发展。支持教育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教育基础平台、管理、教学资源等整合提升。推进医学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建立规范医疗机构网上挂号、网络预约、移动支付、家庭医生问诊咨询等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推进互联网+家政、餐饮、菜篮子、养老、寄递、家电维修等服务新业态融合发展。

(四)加强电商人才支撑

1.大力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加强楚雄州电商培训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运营管理,发挥各县培训孵化中心功能,为电商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在楚雄师院、楚雄技师学院、各县市职业中学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开展互动式、体验式的实战教学,不断提升电商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办好楚雄州电商在线培训系统(电商学院),完善全州电子商务培训与知识管理系统,组织高端人才培训和创业技能大赛。培育一批本土电商领军人才。

2.着力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发展机遇,围绕农村生活、农村文化等培养直播、电商类数字青年,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坚实数据和人才支撑。强化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开展农村电商普及和技能培训,丰富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课程。结合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需求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通过送学、请教、组织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电子商务政策模式与趋势、电子商务与零售变革、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应用、电子商务战略路径选择与实施方法等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电子商务管理人员政策和业务知识水平,各县市培育电商管理人才200名以上,有效解决管理人才能力不足的问题。

3.强化复合型人才聚集。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政、产、学、研、用、培”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平台、企业与院校联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多层次、多梯度的电子商务培训,加强复合型人才供给。探索建立政府部门、行业服务中心、高校、研究咨询机构之间的电商人才流动机制,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合理流动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领头雁”效应,促进优质创新团队和项目落户。到2025年,培养引进复合型电商人才200名。

(五)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支持企业借助已有跨境电商渠道,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快推动中国-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吸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跨境供应链企业落户楚雄,设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子商务总部。依托昆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不断壮大我州跨境物流、外汇支付、软件服务、培训教育、知识产权、财税支持、营销推广等专业服务市场。鼓励企业利用“丝路电商”发展机遇,建立政府、企业、专家等各个层面的对话机制,通过与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对接,不断优化“互联网+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加强产业链协作,共同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打通线上平台、线下服务各交易环节,推动我州跨境电商取得进展。到2025年,全州培育跨境电商企业10户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加强党对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电子商务工作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组织保障

州级有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践行项目工作法,落实牵头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州县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三)强化财政支持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品牌培育、人才培训等补短板项目,加大对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工业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拓展网上销售、电商企业扩大网络销售规模和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收购并通过网络销售贫困村农产品给予奖励,支持电商产业园、创业园聚集发展。

(四)加强统计监测

对接国家电子商务调查统计制度,完善我州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探索新形势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的目标、方法和途径,逐步构建大数据监测、典型企业数据上报、部门数据共享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鼓励行业协会和社会性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全面提升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工作水平。

(五)营造发展氛围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领域“先照后证”改革,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进对快递企业设立非法人快递末端网点实施备案制管理。建立健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商业保理机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服务,拓展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推荐并宣传一批成功的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网站,不断扩大示范效应,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氛围。

(六)保障网络安全

支持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研究多属性的安全认证技术,保障网上购物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建立针对跨境电子商务风险信息采集、评估分析、风险分类管理等风险防范和预警处置机制,有效防控非真实贸易洗钱的经济风险,数据存储、支付交易、网络安全的技术风险,以及产品安全、贸易摩擦、主体信用的交易风险,确保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交易安全和商品质量安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