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楚雄市2014年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及2015年工作要点

索引号:115323007704937969-/2019-0703354 公文目录:社消数据 发文日期:2015年02月06日 主题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楚雄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金向光)

     2014年,我市认真实施“流通活州”和“工商强市”发展战略,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思路,高位谋略和强势推动商贸物流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州、市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商贸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2014年商贸经济发展情况

   (一)内贸经济平稳运行,外贸经济增幅明显

2014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州增幅0.1个百分点(楚雄州名列全省第二),占全州份额42.4%,圆满完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会下达增长13%以上的目标。完成批发业销售179亿元,同比增长12.9%,高于全州0.5个百分点;完成零售业销售95.2亿元,同比增长19.3%,高于全州2.1个百分点;完成住宿业销售6.72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全州1个百分点;完成餐饮业销售12.6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全州5.1个百分点。但均未完成州、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销售分别增长25%23%的目标。完成国税收入137106万元(其中:市本级30721万元,开发区106394万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地税收入107847万元(其中:市本级81321万元,开发区26526万元),同比增长12.6%;完成就业人数69370人(市本级53650人,开发区15720人),同比增长4.8%。圆满完成了州、市下达国税、地税收入和就业人数分别增长10%5%4.5%的目标。

2014年,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3户,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7819万美元,同比增长34.9%,完成量占全州的比重为79.1%。其中:市本级完成25705万美元,同比增长32.85%;开发区完成2114万美元,同比增长66.72%。超额完成了18%的计划增长目标。

(二)商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和鼓励商贸企业发展政策,不断强化商贸企业培育。全市商贸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发展到1324户(第三次经济普查统计)。其中:批发零售业企业676户、产业活动单位548户;住宿餐饮业企业66户、产业活动单位34户。通过经信、统计等部门开展艰苦细致的家底盘查、目标锁定、企业动员、业务辅导和材料上报等工作,我市商贸企业达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我市新增商贸达限企业22户(其中,市本级12户,开发区10户),全市限上商贸企业发展突破百户大关,达到107户,限上比由上年的39.6%增加到45.8%

(三)商贸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商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商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加强,一大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本、外地客商在我市投资兴业,全市商品销售网络日益扩大,商业网点布局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各类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发展到22个,乡镇集贸市场发展到55个,快递企业发展到13个、邮政速递网点发展到33家,已初步形成了以各类专业市场、大型批发零售网点、大型物流公司为骨干、中小批发零售网点、快递物流公司星罗棋布,辐射州内外的多成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业态的商贸流通业网点体系。物流业发展工作得到重视,《楚雄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历经实地踏查、部门调研、企业问卷调查、规划对接、文本修改完善、专家评审,政府审批等环节,即将颁布实施。重点商贸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滇中大商汇一期、二期市场、环城西路金五谷农贸市场、顺通交贸烟草物流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兆顺第一城、北浦伟业广场城市综合体改造项目、楚雄建材之家项目加速建设;楚雄龙升公司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楚雄铁公鸡建材五金商贸城、西南(楚雄)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开发区东部商贸城项目即将破土动工;中国核桃产业园、西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云南中药材交易中心、城西、楚南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通过一大批商贸物流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搭建了我市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平台。

   (四)商贸行业档次不断提升

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逐步建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日益繁荣,极大改善了城乡消费环境。淘宝.中国楚雄特色馆投入运营,网上销售迅猛增长,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追求时尚潮流的新方式,拍卖、典当、二手车交易等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沃尔玛、肯德基、苏宁、国美、一心堂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贸连锁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大大提升了我市商业形象和层次,增强了城区零售市场的吸纳辐射功能,促进了我市商贸业经营结构的转型和经营理念的改变,推动了商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五)商贸行业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楚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务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健全了市工商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完善了重点工商企业年度发展目标考核制度和市级领导挂点联系重点工商企业及重点项目制度,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颁布实施了《楚雄市促进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办法》对奖励的条件、范围、金额和部门、乡镇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办法》的实施,为培强做大商贸企业,促进全市商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营造商业氛围,促进消费快速增长。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惠民政策,不断提高群众购买能力,努力拉动有效需求;认真搞好特色街区建设和氛围营造工作,积极组织市内重点商贸企业参加昆交会等国家级商品展销活动,鼓励和协调相关企业开展2014年火把节商贸展销和“年货街”、“车展”等商业活动,不断提升我市对外开放形象,努力促进城乡市场经济繁荣;重大节日期间,认真组织开展市场检查活动,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协调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多渠道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促进消费增长。三是加强商贸经济运行分析,扎实做好市场监测和企业统计工作。狠抓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落实。紧紧围绕州、市下达的发展任务目标,强化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多次召开商贸统计分析会议和培训会议,经信、统计等部门经常深入企业进行统计工作指导,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法规,真实反映企业发展情况,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杜绝瞒报、漏报和迟报现象发生。扎实推进市场监测工作。进一步健全我市商业领域市场监测网络,为政府职能部门有效应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强市场宏观调控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服务。认真开展商贸典型企业信息网上直报工作,为上级商务部门客观掌握不同行业类别的商贸企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措施创造了条件。四是积极推进商业节能减排和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工作。广泛推广商业节能减排措施,1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100%使用节能灯;圆满完成了楚雄世纪新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并已通过省级评审验收。突出抓好流通服务业安全生产工作。与部分重点商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细化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对全市的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加油站等重要场所采取不定时的安全生产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查活动,做到每月例行检查,重点节日突击检查。五是强化成品油等特种行业和其他行业的监督管理。认真开展成品油行业管理工作,完成了辖区54座加油站的年度审验工作以及4个新建加油站项目报批工作。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不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抓好拍卖、典当、二手车、蚕茧、再生资源回收等特种特许行业的规范管理,至年底完成了对34家酒类批发、零售商的备案登记,建立了酒类随附单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下行趋势日趋明显,国内经济发展所凸显的消费需求不足、增速放缓与物价继续上涨状况交织存在,企业融资难、经营难、进出口贸易难成为了阻碍楚雄市乃至全州、全省、全国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致使我市部分内贸指标难于完成预期增幅。

    (二)内贸发展基础薄弱。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城市人口增长缓慢,流动人口不多,难于聚集城市“商气”;二是我市商贸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流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至2014年底,全市进入统计直报系统的限额以上商贸法人企业虽然达到了107户,限上比增加到45.8%(比去年年末提高6.2个百分点),占比虽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位列全州各县(市)前列,但与全省60%左右的水平相比却相距甚远,难以对全市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三)外贸支柱产业、企业单一。外贸企业普遍弱小,出口商品数量有限、品种不多、结构单一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我市目前的107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区域分布情况看,城区(包括鹿城镇和东瓜镇)集中了105户,仅有两户分布在乡镇;从各类专业市场分布情况看,城区有16个,乡镇仅有6个,尚有7个乡镇存在空白。乡镇商业发展的基础和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区,商业发展的二元化特征比较明显。

    (五)工作力量不足。一是县(市)级商务部门几经撤并,职能弱化现象比较突出;二是从事商贸工作人员不断减少。从楚雄市经信局配置人员情况看,2011年机构撤并时从事商贸工作人员为7人,至今减为4人,人少事多的矛盾较为突出,工作上只能满足于见子打子、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形成推动商贸物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2015年商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主要工作举措

2015年,是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步伐,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按照“加强领导,高位推动;规划引领,分步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服务企业,夯实基础;建设项目,拓展空间;内外联动,统筹发展”的思路去谋划和推动全市商贸物流经济的发展。

  1. 商贸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完成113.6亿元,增长12.5%

2上缴国税收入:计划完成150817万元,增长10%

3上缴地税收入:计划完成113239万元,增长5%

4吸纳就业人口:计划完成72491人,增长4.5%

5批发业销售:计划完成205.9亿元,增长15%

6零售业销售:计划完成113.3亿元,增长19%

7、住宿业销售:计划完成8亿元,增长19%

8餐饮业销售:计划完成15亿元,增长19%

    9新增达限企业户数:20户(市本级10户,开发区10户)。

10外贸进出口总额:计划完成31713万美元,增长14%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发展商贸物流业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吸纳就业、活跃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好楚雄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真正唱响流通活州工商强市的战略发展口号,把商贸物流业作为支撑楚雄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来加以谋略和推动;要以滇中产业新区建设为契机,结合千亿元楚雄工业园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好商贸物流的助推和引领作用,做到工业与商业发展同决策、同部署、同安排;要继续落实好市级领导和责任部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严格按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兑现奖惩;要充分发挥市工商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成员单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分解细化各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工作新格局。

   2、规划引领,分步实施。认真编制完成《楚雄市十三.五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继续做好《楚雄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后续工作,尽快启动和推进苍岭物流园,楚南、城西、城东商贸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工作;成立楚雄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行业主管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困难和问题,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楚雄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有序实施;尽快出台《楚雄市划行归市管理办法》,规范主要街区功能设置,鼓励引导老城区物流、仓储、配送、批发企业和建材、五金的商业业态向新城区新兴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集中;严格执行物流园区空间管制和产业管制,按照规划设定的空间管制、产业管制、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物流发展业态等条件进行招商和落实企业入驻;全面构建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引导物流市场主体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制定和完善物流人才建设目标和计划,将人才培养纳入常态化管理轨道,联合各级教育机构,重点培养和引进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内部作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型物流管理人才,为楚雄市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即期消费能力;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给予商贸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商贸企业快速发展;加快流通服务企业标准化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我市商业网络结构,提高流通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积极开展“星级饭店”、“绿色饭店”创评工作,大力推动特色饮食文化街区建设,引导住宿、餐饮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拓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领域,引导家政、沐浴、洗染、娱乐、汽车修理、家电维修、医疗保健等生活服务业加快发展;认真组织市内企业积极参加“昆交会”等商贸展洽活动,认真办好“车展”、“年货街”等各种会展活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进一步扩大市场监测范围,不断提高市场监测水平,及时发布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引导企业科学生产、居民理性消费;不断完善应急商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储备制度,保障成品油、猪肉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认真开展“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的市场检查和商品协调供应保障工作,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繁荣市场经济。

4、服务企业,夯实基础。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加大对企业的协调、帮扶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在用地保障、项目报批、政策资金扶持、企业达限、生产经营、市场开拓、业务培训等方面对商贸企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持,凝聚促进商贸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重点要强化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特别是纳入市级重点考核商贸企业的协调服务和帮扶工作,协调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努力培强做大支撑我市商贸经济发展的企业载体。要充分发挥统计、经信对商贸企业达限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继续强化与工商、税务、旅游、等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和团结协作。通过共同努力,认真做好拟达限企业的目标锁定、报件整理和向上申报工作,力争2015年我市的限上商贸企业增长不少于20户(含开发区)。

5、建设项目,拓展空间。积极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楚南经济带规划建设、滇中四城同城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对商贸物流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申报工作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与衔接,努力使更多的商贸项目进入上级重点项目的盘子,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根据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和市情实际,积极引导外来企业和资金参与我市商贸项目和物流园区建设与发展。加快城区专业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建设改造步伐。突出抓好楚雄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楚雄滇中大商汇、楚雄建材之家、楚雄铁公鸡钢铁建材商贸城等重点商贸在建项目建设。加快启动西南(楚雄)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中国核桃产业园、西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云南中药材交易中心、楚雄城西商贸物流中心和楚雄州集装箱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6、内外联动,统筹发展。在大力发展内贸经济的同时,充分认识进出口贸易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第三驾马车”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推动外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认真强化对全市外贸企业、外贸进出口情况的掌握和分析,根据比较优势,明确全市外贸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协调服务力度,认真落实和兑现国家、省、州外贸发展奖励政策,积极协调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标准认证工作,创造产品出口条件,努力增加我市外贸进出口企业数量;积极引导企业积极扩大与国外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争取更多客户和订单,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自营出口规模。通过努力,不断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